课堂提问策略对小学生思维的影响
来源: | 作者:黄佳芃 | 发布时间: 2022-04-19 | 1912 次浏览 | 分享到:


随着新课标的持续深入落实,如何优化课堂教学,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也成为一线教师积极探索的课题。下面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谈几点体会。

一、贴近生活,问题具有现实性

鉴于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生活化的问题更容易使其感到亲切,从而易于对之发生兴趣。而现实性的问题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问题应该尽量地贴近生活,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例如:在学习比的知识时,常有学生对相关概念认识不清,导致不能熟练运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进而提出现实性的问题。比如可以用一杯水和一块糖,提出问题:老师这里有五块糖,总重为30克,这杯水的重量则为300克。将糖放入水中后,请你用学过的知识计算糖水的浓度。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以这杯糖为例对比和比值进行详细剖析。由于该问题就脱胎于现场情境,而泡糖水也是大多数学生有过的生活经验,因此在老师的剖析下,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学生普遍能切实掌握比的定义,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指向明确,问题具有启发性

只有目的明确、并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才能让学生在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个性。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以及学生认知水平,通过带有指向明确的问题促进学生深度思考,促进其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习圆环面积的求法时,我常以给花坛外修建小路为例,这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及思考能力来提问。即首先问小路修建后花园外围的大圆直径是多少,然后在此基础上提问环形小路的面积是多少,这样就使问题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三、由浅入深,问题具有层次性

关注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获得发展,这是新课标强调的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有意识地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问题组。从而使各个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中受益。而层次性问题提问无疑是应该由浅入深。步步推进,这样才能在兼顾全体的同时更好的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并逐步在深入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掌握问题的中心和实质,从而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问题链的形式,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步步递进,不仅使各个能力层次的学生都有积极思考的机会,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度扩展,从而促进其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诉,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提问是一个同时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问题。以上仅仅是本人的一些粗浅见解,不当之处还望各位同仁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