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数学课,大部分人都会想到沉闷、枯燥无味、困难重重、伤脑筋等词语。其实数学课照样能上出精彩,上出活力。
美国拉托勒斯的实验研究表明,兴趣比智力更有促进学生们努力学习,华罗庚也曾说过,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呢?在如今的教育中,学习和游戏是儿童生活的两大主题,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天性爱玩,我们经常听到学生说不爱学习,甚少听到说不爱玩游戏的学生。既然游戏的魔力如此之大,为何不把游戏融入课堂呢?而游戏在数学教学中又有哪些作用呢?
一、小学数学中游戏的必要性
(一)游戏有利于数学思想的培养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心重,好动,他们渴望学到新知识,极易被感兴趣的内容所吸引,但由于注意力不稳定,无意注意多于有意注意,而游戏正好可以顺应儿童的这一特点,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游戏中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
(二)游戏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好的数学课,新课的引入是非常重要的,头开好了,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这个头如何开呢?其中一项是不可少的——游戏的导入。教学“时、分、秒”时,我以猜谜为起点“小小圆形运动场,三个选手比赛忙,跑的路程有长短,最后时间一个样,”用生动的语言唤起孩子们的形象思维,同时形象的揭示钟面的特点和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而且通过游戏动手参与,一分钟你能做什么?一秒钟你能干什么?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真正感知一分钟一秒钟的长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数学游戏提供了智力活动的轻松愉快的心情氛围
数学游戏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这样学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为游戏降低了学生的压力、忧虑,这是它能够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心理原因,比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可以先做一个计算游戏,看谁能计算的又对又快,首先出示2+2+2,5+5+5,6+6+6学生都能积极回答,然后老师增加难度,3+3+3+3+3+3+3,4+4+4+4+4+4+4,8个5相加。这时学生一般都望而生畏啦,如果老师马上给出答案。就会给学生一种老师有“神算绝招的暗示”,从而使学生带着好奇和疑问进入乘法的探究中去。
(四)游戏也可使学习逐步生活化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在数学游戏中,在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在生活情景里学到数学知识,比如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要求学生听清楚问题,认真回答。如果有两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一个手指,接着说,我现在只有一个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是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曲的一个手指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追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这样的游戏很贴近我们的生活,学生学习起来更有兴趣。
游戏在教学中作用如此之多,那我们如何设计呢?
二、数学游戏的设计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游戏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玩中学习,去中练习。乐中长才干赛中曾勇气,所以设计有心安排课堂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思想性,挑战性
游戏必须寓教于教学中,具有思想性是前提,是基础,有了基础才能更进一步的挑战,这样才能满足竞争心理。如频繁的复习考试让学生疲惫又沉闷,我特根据学生学习水平高低制定pk小队,失败者要向胜利者鞠躬并郑重的说“你真棒,我向你学习。”
(二)多样性,开放性
游戏要新颖,形式多样,富有情趣,才能有效起到作用。比如形式活泼,具有群体参与的萝卜墩争上游等,学生参与性非常高,并且能自觉遵守规则,努力迅速的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
(三)形象性,直观性
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征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许多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很多抽象的数学知识,我们都可以在生活中寻找并利用它的原型进行教学,变抽象为形象,学生的学习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因此我们要充分借助具体的游戏,表演,把数学知识化繁为简。
(四)针对性,启发性
游戏的目的是辅助教学,所以游戏设定要紧扣教学内容,在运用游戏是要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会思维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设计游戏还要注意游戏目的要明确,组织秩序要严格,时间的长短要合适,游戏的时机和技巧要准。另外我们还要注意,游戏时的安全问题。
总之,数学游戏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让更多的孩子爱上数学。所以数学课堂上,我们要尽可能提供和设计一些具体、有趣的数学游戏,把游戏融入到数学课堂中,让学生经历并参与知识的产生过程,学会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对数学的热爱。